报告题目:Ag团簇对的等离激元模式的电子能损分析
报 告 人:宋凤麒 教授(南京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报告时间:2015年7月27日(星期一),上午10:00
主 持 人:尹 峰 教授
报告地点: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三层会议室(致知楼3328)
报告摘要:
贵金属团簇及阵列的等离激元共振因其在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和颗粒基光学器件中的应用而受到关注。其中,团簇对的模式耦合以及能量传递是一个基本问题。颗粒直径在20nm以下时,光吸收成为主要作用;当颗粒间距在10nm以下,颗粒间隙的电荷积聚逐渐占主导。而20nm的小间距颗粒对无论在大规模的制备或是高分辨的光学测量都存在实验困难。透射电镜中集成的扫描透射-电子能损模式就是将一个聚成纳米直径的高能电子束周期性的扫描样品区域,并利用谱仪记录高空间分辨的电子能量损失谱的工作方法。这一方法已经用于了Ag纳米线和纳米板的高分辨等离激元模式观察,并证明了近光学的能量分辨率[1],在这里我们将其用于团簇束流方法制备的Ag团簇对样品[2]。
如下图,(e)展示了一对直径在16-20nm的Ag团簇对,(a)展示了利用电子束在不同位置激发获得的2-4eV电子能量损失谱,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位于3.4eV的球形共振模式(normal,蓝色),从颗粒外缘(Outer,黑色)激发的能损谱出现了位于2.8eV的模式,而两颗粒之间(Middle,红色)则出现了位于3.6eV的模式。这三种模式强度的空间分布分别如(c)、(b)和(d)所示。离散偶极有限元(DDA)模拟的结果给出,这些模式分别是单颗粒球形模、颗粒对偶极同相共振模和颗粒对四极反相共振模。其中同相共振模是可以用于长程光传输的偶极模式。该模式的中心能量随着两颗粒的靠近,从间距为20nm的大于3.2eV迅速的红移至间距小于2nm处的2.7eV,这印证了临近接触的球形颗粒对之间的电荷积聚效应。
References
[1] J. Nelayeh, M. Kociak, O. Stephen, F. Abajo, M. Tence, et al, Nature Phys.3, 348,2007.
[2] F. Song, T. Wang, C. Xu, L.He, M. Han, S. Ringer, G. Wang(in preparation)
报告人简介:
宋凤麒教授,200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2005年于南京大学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王广厚院士。后留校任教至今。2012年受聘为南京大学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2009年间曾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和比利时天主教鲁文大学访问和从事博士后研究。
研究方向为原子团簇及其相互作用物理。申请人在南京大学建设团簇质量选择谱仪,搭建狄拉克体系团簇束流在线调控系统,取得发现团簇液体喷射、Ag团簇对耦合模式成像、观察拓扑态量子输运并实现团簇调控等研究成果。
依托这些工作,申请人获得科技部973项目“原子分子团簇及组装体系的自旋/电荷序及其调控”、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的资助,发表SCI检索论文60余篇,并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Small和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论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论文被引用350余次。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2015年7月21日